为弘扬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深厚传统友谊,推动双方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为促进全国高校阿拉伯语教学,提高在校学生语言实践与写作水平,在高校阿拉伯语专业教学测试专家组的指导下,由全国高校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主办,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承办了2025年“风从南方起,潮自南方来——全球南方视角下的中阿合作” 全国高校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征文大赛。
上外东方语学院阿语系2024级硕士研究生胡晓玲、2024级博士研究生林汎沸分别斩获一、二等奖,上海外国语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
获奖作品展示与感想
24级硕士研究生胡晓玲获一等奖
获奖作品节选
中文译文:中阿合作的实践从双边拓展至多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推动了双方共同发展,更打破了传统“中心-边缘”依附结构,助力全球南方国家摆脱“被定义者”身份。如今,全球南方不再是西方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到新秩序的构建中,成为全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明年是中阿开启建交关系70周年,这将是双方深化合作、携手共进的新起点,中阿合作的巨轮将继续破浪前行,为世界发展注入稳定剂。这场超越霸权的合作,终将会让互利共赢的季风,吹绿更多南方大陆,为全球南方国家带来蓬勃生机与希望。
获奖学生感言
此次征文让我得以从全球南方的视角探索中阿合作的深厚底蕴,从历史上的丝路驼铃到如今的共建“一带一路”,中阿在经贸、文化、科技领域的交融互鉴,始终闪耀着互利共赢的光芒。不同于美国的伪多边主义行径,中阿合作是中国真正多边主义理念的生动实践,也为全球南方国家间的合作树立了可借鉴的典范。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阿语学习的肯定,更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这份支持是我完成写作的重要支撑!最后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更多地走进中阿合作的故事里,以语言为钥匙,解锁两国文明交融的更多可能。
2024级硕士研究生胡晓玲
24级博士研究生林汎沸获二等奖
获奖作品节选
中文译文:“我”(中国)是全球南方国家形象被污名化的缩影,也是在国际舞台上文化传播受阻的典型。换句话说,我只是全球南方国家的一部分。“我”曾经历漫长殖民苦难,历经斗争方能逃脱殖民主义的爪牙,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切肤之痛。“我”始终与全球南方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帮助发展中国家搭上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快车。我认为,中阿合作正是展现全球南方责任担当的典范。
获奖学生感言
文章构思于中阿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西方媒体对国际话语的操纵和对中阿的抹黑,如黄祸论、伊斯兰恐惧论等,致使“全球南方”国家陷入了“被边缘化”的困境。“全球南方”国家必须团结一致,将一个个“我”凝聚成“我们”,打破以西方价值观、发展模式为唯一标准,忽视多元文明的霸权思维的“西方中心主义神话”。以赛促学是语言学习的高效助推器。竞赛能让学习者跳出被动输入的舒适区,为提升阿拉伯语听说读写能力主动突破,不断进步,正如阿拉伯谚语:"الأبطال لا يصنعون في صالات التدريبات، بل في ميدان المنافس."(“真正的英雄不生于训练场,而成于竞技场。”)
2024级博士研究生林汎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