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一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东院学子敏锐地捕捉到了数字洪流下的社会痛点,结合自己的能力与专业知识,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不俗的成就。本期,我们将展示两个优秀科创项目,希望能给大家提供灵感思路,激励更多同学将科创想法生根落地。让灵感击穿边界,用创造重写未来!
本期内容
科技扶老——以app助力老龄化国家便利生活
主要负责人贺楚涵,项目其他成员吕佳音、徐竹嵩、曲哲、李慧婷,指导老师杜怡宁。
项目亮点:直击痛点,打造银龄专属“数字桥梁”
项目简介:在数字浪潮席卷生活的当下,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正面临融入困境——我们的银龄长辈。挂号难、出行难、购物难...复杂的智能操作成为他们享受现代便利的“拦路虎”。东院学子正致力于开发一款真正适老、好用、贴心的智能App,并探索“科技赋能+社区支持”的创新服务模式,让科技的温度照亮老年生活。本项目深刻认识到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双管齐下,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创新解决方案01适老App开发极简交互: 采用大图标、大字体、高对比度设计,精简操作流程,核心功能(如“一键求助”)一目了然。语音赋能: 语音控制功能,降低触屏操作门槛。功能整合: 聚合健康管理(用药提醒、健康档案)、便民服务(社区公告、周边信息)、安全守护(紧急联系人、定位)等高频实用功能。02“科技+社区”融合服务模式志愿服务体系: 整合高校学生、社区青年、退休技术人员等力量,打造专业志愿者队伍。激励机制创新: 建立服务积分、社会表彰(官方媒体/社区公告栏)、技能认证等多元激励,提升志愿者积极性和荣誉感。线上线下联动: 线上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线下与社区居委会、高校、派出所合作,开展定期上门指导、社区宣讲和现场教学。这款孕育中的适老化智能App及其配套服务模式,承载着上外学子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怀与创新智慧。它不仅仅是一个软件,更是一座试图连接数字世界与银龄生活的桥梁,一个激活社区互助力量的引擎。当科技的便捷遇上人文的关怀,当青年的智慧融入社区的温暖,我们期待这座“数字桥梁”能真正助力万千长者跨越“鸿沟”,乐享智能时代的便利与精彩。
韩语趣味单词小程序开发——朝鲜语专业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跨学科交汇实验尝试
主要负责人李语欣,项目其他成员赵君浩,杨左右,王昊阳,刘梦萍,指导老师金慧婷,何秀全。
项目亮点:跨学科碰撞点燃语言学习新火花
项目简介:在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的今天,东院学子巧妙地将语言学习与数据技术相融合,开启了一场跨学科创新的实践之旅。东方语学院朝鲜语专业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同学们联手,致力于开发一款集趣味性、个性化和科学性于一体的韩语单词学习小程序,为韩语学习者带来全新体验。本项目依托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朝鲜语专业深厚的语言文化底蕴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强大的技术支撑,是一次文理交融的创新尝试。
创新融合01专业内容 X 技术实现:朝鲜语专业同学负责构建精准、专业的韩语词汇库(尤其关注韩剧、K-pop等热点文化语料)和科学的学习路径设计;数据科学专业同学则主攻小程序架构搭建、个性化推荐算法研发和数据分析。02理论支撑 X 趣味体验:借鉴心理学“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优化记忆复习机制,融入游戏化元素(如积分、闯关)、情景化学习和多感官刺激(听、读、写),让学习过程既科学高效又充满乐趣。03热点文化 X 实用学习:紧密结合韩国流行文化热点(韩剧、K-pop等)设计学习内容和记忆场景,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李语欣团队的一期项目,不仅是一份详实的市场调研报告,更是一次跨学科协作的成功预演。他们用数据精准勾勒出韩语学习者的需求图谱,为后续小程序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当朝鲜语的诗意遇见数据科学的理性,当热爱的韩流文化融入科学的学习方法,一款真正懂学习者、有趣又有用的韩语单词学习工具正在孕育。
结语
创无界,智未来。大家是否也对这样兼具社会价值与实践挑战,或融合兴趣与创新的项目跃跃欲试?希望以上内容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科创点的启发,也期待后续更多同学能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期大创项目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