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语学院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交流国际研讨会”

发布者:李卫峰发布时间:2015-11-11浏览次数:825

2015118由文化部外联局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南亚东南亚研究所、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战略研究中心承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交流国际研讨会”在虹口上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2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与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周承教授致开幕词,印尼泰国等东盟国家驻沪外交官与会致贺,会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院长程彤教授主持。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交流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分析、回顾与总结。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B.R. Deepak 教授,认为印度在政治上试图与中美保持等距,但在经济上,则看好中国的“一带一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Tri Ly Lam教授认为,与其他古代文明相比,中国文明以其和谐、稳定和道德伦理方面的优势,成为绵延千年的文明。“一带一路”倡议将使中国重返世界领袖的地位,而中国将以何种方式进行领导,令人期待;来自印尼帕查查兰大学的Melinawati教授和Tanti Skober教授对华人作为海上丝路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印尼发挥的作用作了精彩的阐述。北京大学亚太研究中心的杨保筠教授,从历史和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古代海上丝路与当代海上丝路的内在联系和异同,主张在过去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以正能量的中国文化产品来推动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杰伟教授,通过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问卷调查,对“一带一路”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做了定量定位分析,引起专家学者们的浓厚兴趣;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院长杨晓强教授通过今年日本对印尼的文化外交政策分析,提出了中国与印尼文化交流的建设性意见。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南亚东南亚研究所的黄跃民老师就《三国演义》在印尼的传播与影响,冯超老师就南海问题,廖育人老师就佛教在海上丝路文化交流的纽带作用,各自发表了演讲。

与会学者们一致认为,文化开放与文化交流是经济开放与经济包容的前提,海上丝路文化交流是丝路经济建设与政治对话的基础,并对海上丝路文化交流的未来进行了乐观的展望,建议在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推动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学者们还对上海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寄以厚望,认为上海应当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