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语专业招生FAQs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4-04-21浏览次数:786

Q:阿拉伯语在上外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语言学科,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阿拉伯语专业在创立之初的状况和后来的发展之路吗?

 

A:上外阿拉伯语系于1960年成立。2007年,上外阿拉伯语言文学专业被教育部设为特色专业建设点。阿拉伯语言文学专业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也是教育部重点学科(培育),经教育部批准于1987年和1998年分别成立了硕士点和博士点,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阿拉伯语教学规模最集中、科研力量最雄厚的高校之一。上外阿语学科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是首先进入“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名单中的。

 

Q:您能向我们具体介绍一下阿拉伯语这门语言学科的特点吗?

 

A:本学科的特色在于有相关语种(希伯来语、波斯语、土耳其语等)的支撑和教育部人文重点研究基地(中东研究所)的主导和支持,承担的的科研项目和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在服务地方发展方面,阿语作为“战略小语种”已经并将继续在上海市及长三角的对外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学科已确立了科学发展的基本框架,将进一步强化需要导向和问题导向,依托三个方向(阿拉伯国家国情研究、阿拉伯文学与文化以及阿拉伯语言文学),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真正达到国家级水平。

 

Q:您对即将报考上外小语种,确切地说,对于报考阿拉伯语的学生有哪些建议?以及他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阿拉伯语这门学科?

 

A:首先,考生可提前对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做出一定的了解,了解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对于已经进入阿语系的同学而言,则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自己专业的学习。积极的心态不仅对学习,对生活和工作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Q:您认为学习阿拉伯语的同学还应在哪些方面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结合语种特点及就业方向)

 

A:学生需要提高阿拉伯语的听、读、说、译等语言应用能力;保持较高的英语水平;多听讲座、多阅读、多思考;找到除语言以外自己感兴趣并擅长的领域,为未来就业早做积累;以及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等。

 

Q:东院为各专业创造赴语言对象国学习的机会,您能具体地向我们介绍一下阿拉伯语学生出国交流的比例即到国外学校深造的相关情况吗?(其中多少是自费,多少是公费?)

 

A:在人才培养上,东院为各专业提供赴语言对象国学习的机会。就阿语而言,以往公费留学名额每年都各不相同,少则一两个,多则十三四个。从2014年起,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采取新的留学选拔制度,不再下发名额到各校,而是由所有有意公费留学的同学自己报名,最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决定人选。2014年启动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留学项目,初步拟定时间为三个月(2015年1月至4月)目前有30多名同学报名。另外,学校有学生海外资助项目,每年可申报一次(项目类型包括:联合培养项目、校际交换生项目、单项派出留学项目、短期交流学习项目、海外实习项目、其他项目),项目审批通过的话,可为部分优秀学生提供一定的留学资金资助。

 

Q:据我们所了解,阿拉伯语设有硕士点博士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并且被教育部评为特色专业,您可以详细向我们介绍一下阿拉伯语专业考研人数比例以及近年来阿拉伯语专业考研趋势情况吗?

 

A:最近四年的硕士录取人数(含保研)分别为10人、7人、8人、7人,2014年博士生录取的人数为4人。

 

Q:小语种学科涵盖面广,包含专业多,就业情况发展趋势也不相同。您能否具体谈一下近年来(2-3年)阿拉伯语的就业趋势?以及毕业生中选择直接就业的比率占多少?选择直接就业的毕业生进入了哪些领域?

 

A:最近几年来阿语系专业学生就业程普遍良好趋势,就业率稳定。直接就业的学生达到三分之二。就业方向主要有:各国家涉外机关及中央部委,(如外交部、阿拉伯国家驻华领事馆、商务部、文化部、中联部、地方驻外办事处、公安、海关、边检等);大型国企、民企(如银行、中铁、中建、华为、中兴、美的等);外企(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利华、阿联酋航空等);媒体(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亚洲商务卫视等);科研教学单位(社科院、大专院校如本校、厦门大学、扬州大学、宁夏大学等)。

 

阿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可选择本校及兄弟院校的阿语专业继续深造之外,上外和其他重点院校的语言学、比较文学、国际政治、世界历史、对外汉语等专业都对他们敞开大门,欢迎他们报考。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有不少本专业学生选择前往欧美名校的相关专业深造,比如有美国芝加哥大学近东系比较闪语专业、加拿大McGill大学阿语文学专业、美国乔治敦大学阿语专业、英国爱丁堡大学伊斯兰研究专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