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耶路撒冷与西安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4-02-23浏览次数:1533

      丝绸之路上的耶路撒冷与西安

作者:闵捷

       耶路撒冷,一座拥有世界性多元文化的城市,毋庸质疑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体现。

        在丝绸之路的东端,西安,也承载着和耶路撒冷一样厚重的历史。

      在西安的大庆路,也就是唐代长安城西门——开远门的遗址上,有一座丝路群雕,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的忙碌身影,他们的神态极具韵味,是对未来的神往,也有对故乡的思念。

      于是我在耶路撒冷的南边——伯利恒的古老街道中找到了现在已为数不多的基督教叙利亚正教的教堂,在这里,《圣经》是用阿拉姆文写成的,那一刻,我放佛又一次看见碑林博物馆里的“大唐流行景教碑”,感受到耶路撒冷和西安的亲近。

       耶路撒冷和西安很像,不仅仅是那一圈沧桑而威武的城墙,更重要的是在人类历史上两座城市共同经历了来自东西方人们的熙熙攘攘。

   

 

     罗马元老院里政治巨头们身上的昂贵丝绸,也许就是从汉代的长安出发,在耶路撒冷的城墙里穿过,来到亚平宁半岛的,尽管这是对历史的浪漫想象,但是从唐代开始,长安和耶路撒冷之间的交流实实在在地塑造了东西方文明的进程。

       每一个来到耶路撒冷的游客,都会在较远的地方看到金碧辉煌的圆顶清真寺,是的,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之一,也是非穆斯林唯一可以前往参观的圣地,位于沙特的麦加和麦地那都只对穆斯林开放。

 

      就在圆顶清真寺建成的唐代,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传入长安,中国穆斯林群体开始出现,这是来自耶路撒冷等地的阿拉伯人在中国经商、居住的产生的历史现象,也深刻地丰富了中国文化的构成。今天,西安的化觉巷清真寺静静地矗立在西安城墙内的几何中心,等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我记得有篇新闻稿件报道了一位土耳其政要在参观化觉巷清真寺之后,对中国的伊斯兰文化大加赞叹,其实这难道不是数千年以来,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对共有历史的分享和心中的共鸣吗?

       同样,也是在唐代,中国的造纸术从长安传入了阿拉伯世界,传入了耶路撒冷。在欧洲漫长的中世纪教权时代,阿拉伯人翻译、保存、诠释着希腊的思想。而作为载体的纸张,有很多都是耶路撒冷周边地区的造纸厂所生产的。这样,希腊的思想,就通过耶路撒冷,通过丝绸之路,在文艺复兴前重新交回到欧洲人的手中。   

       当然,在长安和耶路撒冷之间,丝绸之路上往来的不仅仅是基督教、伊斯兰教这样的宗教文化,也不仅是丝绸、造纸术等器物和革新技艺的传播,更重要的是人和人在商旅中、在交往中的熟识、相知。在耶路撒冷,屡屡和身边的阿拉伯人、犹太人提起丝绸之路,往往会唤起这些人们对自己所了解历史的兴奋与思考,因为这是他们对于中国最早的概念。我想这也是丝绸之路留给西安和耶路撒冷、留给中国和中东最宝贵的的财富吧。


      最近几年,西安在大唐西市遗址处兴建了关于丝绸之路文化的博物馆,西市也就是唐代国内商人和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客商进行贸易的市场,因此这里被认定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博物馆门前有一个很吸引人的雕塑,一条丝绸在空中飞舞,丝绸上撰写着连接东西方城市的名字,耶路撒冷和长安赫然在列,丝绸在这里,已不只是商品的买卖,它更是一种文明的传承,是一种精神的升华,这种文明——叫和平,这种精神——叫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