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开拓:学者的革命精神和人文情怀 ——东方语学院博士生党支部10月主题党日活动

东方语学院喜迎十九大系列活动之一

发布者:李卫峰发布时间:2017-10-16浏览次数:986

东方语学院喜迎十九大系列活动之一

传承与开拓:学者的革命精神和人文情怀

 ——东方语学院博士生党支部10月主题党日活动


20171011日,东方语学院博士生党支部在虹口一号楼226室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完成了新学期支部委员选举工作,组织开展以“传承与开拓:学者的革命精神和人文情怀”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喜迎十九大到来。

首先,会议经过选举规定程序,选出程诗婷同志担任支部书记、宋怡同志担任组织委员、白雪飞同志担任宣传委员。新的支部委员会成员表示要牢记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使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党员同志们合力,将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随后,支部党员认真观看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延续中华文脉》,并进行了讨论分享。《将改革进行到底》以专题片的形式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出台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充分展示了改革的进展和成就。《延续中华文脉》一集主要从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明精神、改革创新文化体制方面讲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发力”,以及在改革推动下文化的“自信腾飞”。

本支部党员们作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研究生,在对外汉语教学、外语教学、外交外事方面有着切身的经历,观看之后纷纷分享自己的感悟。

宋怡同志从高校教师、青年学者和外国语专业学生三个身份出发,分别探讨了一个党员的责任。她认为“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大政方针,用党的先进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培养具有政治热情和国家自豪感的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青年学者,应将党的指导方针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相结合,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建设建言献策。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和传播者,我们更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向外国友人讲述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程诗婷同志从树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外语专业学者在文化自信树立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党员学者的责任这三个方面分享了她的体会。她认为,中国文化有自信的实践、能力,而外语专业的学者在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善引导、促发展的积极作用,并举近代翻译家林语堂、林纾为例,认为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译者都需要对中华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和自信。

白雪飞同志提出,多样灵活的传播方式有助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落地生根”,并以韩国文化外输为例进行对比。同时,作为一个学习外语的人,更应该为发扬和传播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赵悦清同志分享了自己在埃及对外汉语教学的经历,强调中国经济实力强大的同时,文化实力也在逐渐的增强。同时,她认为我们应坚定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用十九大的精神武装自己,“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与担当。

因出国调研、课程安排原因而无法到场的党员同志,通过会后自学、提交报告的形式参与了本次党建活动。杨素悦同志说到,我们生活就像一本书籍,人文情怀可以让我们摆脱枯燥和死板,书写出动人的篇章。常馨认为我们应该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脚踏实地地做学问,不仅要深入探索外国文化的精髓,还要做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播者。作为一名研究生,不仅要彰显上外学子的精神风貌,还要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弘扬人文精神。

郑蓉同志分享到,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该要严肃深刻地思考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工作中用最好的精神状态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同时作为一名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又如周明同志的发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不断改革,使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使上层建筑不断顺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历史上的著名改革表明了改革是富国强民的重要途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更应该关心国计民生,拥有广博情怀。与此同时,我们自身也要不断改正自身的缺点错误,在做学术研究时,也要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主席提出“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通过本次党建活动,支部党员们共同学习、互相探讨,对于学者的革命精神和人文情怀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坚定了肩上传承和开拓的使命。


(撰稿人 程诗婷)

2017-10-12